【电化学】文献分享:(Water Research) 高通量电化学水软化过程中均相成核和晶体生长的时空调控

点击蓝字 / 关注我们

 

文献分享

高通量电化学水软化过程中均相成核和晶体生长的时空调控

 

文章摘要

   电化学软化是处理循环冷却水的一种有效技术,但水垢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度依赖于阴极表面,限制了该技术的硬度去除效果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,通过对成核和生长过程的时空管理来突破这一限制。通过安装由网状阴极、尼龙网和网状阳极组成的夹层结构模块,将正方体反应器分为阴极室和阳极室。在这种连续流电化学反应器中,水电解产生的OH-被水流和氢气泡迅速从阴极表面推开,从而在阴极腔内迅速构建大范围强碱性区域,起到成核作用,溶液相的均相成核取代了阴极表面的非均相成核。此外,还对碱性区域中水垢晶体的生长过程进行了原位监测,在150 s停留时间内即可生长至500 nm,可使用微滤膜分离。该方法的沉淀速率290.8 g/(h·m2),能耗2.1 kW⋅h/kg CaCO3,均优于文献报道。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有效的电化学软化方法,通过时空调节均匀成核和晶体生长过程。

 

工作背景

   冷却水是装备制造、热电、冶金、石油化工、煤化工等行业不可缺少的传热介质,其耗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60%以上,因此循环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必要手段。蒸发损失会使循环冷却水(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, CCW)的离子浓度不断升高。CaCO3等高热阻物质在换热器或管道表面沉淀,会导致换热效率下降,管道堵塞、腐蚀。作为典型的阻垢技术,阻垢剂和磁化只能延缓结垢,不能去除CCW中的Ca2+,不能避免高硬度水的排放。反渗透、电渗析和离子交换等软化技术受到膜污染或交换容量下降的困扰。化学软化是CCW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,电化学软化是化学软化的升级版,通过阴极表面的水还原反应在原位产生OH-,省去了储存、运输化学药剂的过程。

 

   在电化学水软化过程中,由于氢氧阴离子在阴极表面形成,CaCO3晶体在阴极表面成核、积累和生长。这导致人们普遍认为电化学软化依赖于非均相成核,并且在阴极表面附近具有空间约束。为了突破阴极表面结垢的空间限制,近年来一些论文在非均相结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,但软化性能仍然受到有效结晶面积的限制。如果成核发生在溶液而不是固体表面,则可以彻底消除空间限制。然而在均相成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长到足以自发沉淀。固液分离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晶体生长所消耗的时间,可以明显降低能耗和反应器体积。综上所述,空间和时间约束是电化学方法在CCW软化中的难点。

 

   本文针对上述难点,提出了一种扩大均相成核区域、减少晶体生长的电化学体系,并验证了其对均相成核和晶体生长的时空调控性能。为电化学水软化提高效率、节约能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。

 

材料与方法

 
 

图1 电极模块及反应器结构示意图(1阳极、2尼龙网、3硅胶垫、4阴极、5搅拌器)

 

   实验装置图如图1。夹层电极模块由网状阴极、绝缘尼龙网和网状阳极组成。阴极由几块不锈钢网组成,每块不锈钢网的尺寸为100.0 mm × 100.0 mm × 0.3 mm。阳极为RuO2-IrO2-TiO2涂层Ti网(100.0 mm × 100.0 mm × 1.0 mm)。在电极间隙(2.0 mm)处插入7张400目尼龙网。每个尼龙网的厚度为0.1 mm。该电极模块安装在一个立方体反应器中,并将反应器分为阴极室(350 mL)和阳极室(50 mL)。模拟CCW总硬度(以CaCO3计)为500.0 mg/L,其中钙硬度300.0 mg/L,镁硬度200.0 mg/L。模拟CCW的初始碱度、pH和电导率分别为6.0 mmol/L、8.1和8000.0 μS/cm。

 

 
 

图2 连续流实验装置示意图

 

如图2,在连续流动实验中,模拟CCW通过阴极室平行流动到阴极表面,然后进入分离器,通过微滤膜完成固液分离。pH监测和硬度测试与连续批量实验相同。

 

结果与讨论

 
 

图3 使用不同尼龙网的夹层电极模块在反应30分钟内阴极室pH变化(a)和硬度残留(b)

 

图3a为使用不同尼龙网的夹层电极时,分别反应30 min内阴极室的pH变化。无论尼龙网目数,从0 min到5 min,阴极区pH迅速上升到9。反应5 min后,不同目数的尼龙网的pH趋势是不同的。对于100目和200目尼龙网,阴极室的pH值在9.5上下波动。对于400目尼龙网,pH值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加,且pH增量与尼龙网层数呈正相关。这一结果说明了两点:第一,OH-产量达到了形成水垢的要求;第二,在形成局部碱性区域方面,廉价的尼龙网可以取代昂贵的质子交换膜(PEM)。

尼龙网反应30min后的剩余硬度如图3b所示。不加尼龙网时,总硬度从最初的500.0 mg/L下降到30min时的350.0 mg/L。使用40-200目单层尼龙网时,剩余硬度变化不明显。使用400目尼龙网后钙硬度急剧下降,且随着层数增加不断降低。使用3层尼龙网时,镁硬度有明显下降,使用7层400目尼龙网去除硬度优于PEM。

 

 
 

图4 阴极的重量增量△m和电压V

 

   硬度的去除包括两种方式:电极表面的非均相成核和溶液中的均相成核。在反应30min后对阴极使用前后进行称重,重量差(即非均相成核量)如图4所示。用总重量减去重量差,得到均相成核量。使用7层400目尼龙网时的成核率为83.7%,远高于不使用尼龙网的40.5%和使用PEM的77.5%。流入液的LSI值为1.3888,该状态下的溶液具有形成结垢的潜力;反应30min后,溶液的LSI值增加到3.7878。饱和指数的增加意味着溶液中更容易出现水垢,促进均相成核的发生。

 

 
 
图5 在不同电流密度下,反应30min内阴极腔pH(a)、总硬度(b)、钙硬度(c)和镁硬度(d)变化(实验条件:100目SS阴极,7层400目尼龙网)

     如图5a所示,随着电流密度从1 mA/cm2增加到15 mA/cm2,整个反应过程中pH显著上升,这说明电流密度在OH-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。在相同电流增量下,当电流密度从1 mA/cm2增加到3 mA/cm2时,pH值增幅最大。

图5b表明,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,溶液硬度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下降。当电流密度从1 mA/cm2增加到3 mA/cm2时,差异也最显著。与其他电流密度相比,3 mA/cm2具有更高的电流效率(39.0%)和更低的能耗(3.3 kW⋅h/kg CaCO3),因此将3 mA/cm2选为最优电流密度。

 

 
 
图6 (a)反应30min内的硬度变化;(b)反应30min后阴极室pH和阴极重量增量

    如图6a所示,采用实际电化学软化常用的板状阴极作为对照,30 min后出水硬度411.8 mg/L,硬度去除率仅为17.6%。滤网数越小,出水硬度越低。10目阴极出水硬度55.3 mg/L,硬度去除率88.9%。较小目数(较大孔径)有利于氢气泡的运动。阴极目数也影响阴极室pH和阴极重量增量(图6b)。所有网状阴极反应30 min后,阴极腔内pH值均大于11.2。10目阴极在阴极室中pH值最高(11.8),增重也最小(仅7.7 mg),其均相成核率为92.5%,远高于板状阴极的22.2%。表明成核主要发生在溶液中,而不是在阴极表面。此外,10目阴极重复实验30次,验证了该网状阴极的良好稳定性。

 

 
 

图7 不同电极模块下碱性区时空分布的可视化监测(图a和b中为板状阴极,图c和d中网状阴极为10目,图b和c中尼龙网为7层/400目)

 

    图7以百里苯为pH指示剂,对阴极腔内pH进行可视化监测。当pH增加到9.4以上时,百里苯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。a组第3 min前,靠近阴极两侧的溶液逐渐变为蓝色,然后蓝色逐渐消失,验证了在阳极表面产生的H+可扩散到阴极中和OH-。安装尼龙网后,b组阳极侧颜色没有变化,但阴极侧24 min后蓝色区域扩大并充满了整个阴极腔。显然,尼龙网阻挡了H+扩散到阴极室。c组网状阴极/尼龙网/网状阳极的结果与不同的是,H2气泡数量较多、尺寸较小,达到液面后向下扩散,在2 min内迅速充满阴极腔。从第2min到第30 min,阴极腔的颜色越来越深,说明OH-在阴极腔中积累。拉出尼龙网后(d组),H2气泡尺寸增大、数量减少。虽然在3 min内蓝色区域仍充满阴极腔,但在5 min前蓝色区域即消失。上述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尼龙网对中和反应的抑制作用,支持了尼龙网和网状阴极是快速形成碱性区的必要条件。

 

 
 
图8 (a)浊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;(b-f)反应过程中溶液中颗粒物的SEM图像

   阴极产生的OH-通过化学过程,包括均相成核、晶体生长和沉淀分离,在溶液中进行硬度去除。晶核发育到自发重力沉淀的大小需要很长时间。与重力沉淀相比,在晶核刚刚大于膜孔时立即进行膜分离,可以缩短水的软化时间。图7a对软化过程中的浊度进行了监测,电流密度为3 mA/cm2时,0-10 min内浊度缓慢增加到8.9 NTU,10-20 min内急剧上升到190.6 NTU,然后下降直至第120 min反应终止。

   使用SEM(图8b-f)观察水垢颗粒的大小和数量。反应1 min时,水垢呈典型的文石CaCO3结构(分散的纳米棒,直径200 nm,长度200 ~ 600 nm);反应2.5 min时,纳米棒聚集成直径500 nm、长度1 μm以上的大颗粒;反应10 min时,颗粒的平均直径和长度分别增大到2 μm和5 μm;反应20 min时,水垢大小变化不大,但水垢颗粒数量明显增加;而30 min后,水垢颗粒数量略微下降。这与图7a对应的浊度变化一致。

   晶体核直径在几分钟内就会大于500 nm,此时可用孔径小于500 nm的膜将水垢分离,避免晶体生长所消耗的时间,减少水力停留时间(HRT)。因此设计连续流动工艺,在电化学后加入膜模块(图2)。

 

 
 

图9 HRT为2.5 min时,不同电流密度下连续流动实验的(a)出水硬度和(b)对应能耗/沉淀率

 

   如图9a所示,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,出水钙硬度被明显去除。但在1-12 mA/cm2电流密度范围内,镁硬度没有完全去除。当电流密度增加到21 mA/cm2时,出水镁硬度显著下降。钙硬度和镁硬度差异与pH有直接关系,当电流密度小于12 mA/cm2时,模拟CCW的pH小于10.3,足以快速去除Ca2+离子,但不能去除Mg2+离子。连续流工艺可以通过将电流密度提高到21 mA/cm2以分别去除Ca2+和Mg2+,但电压过高(7.0 V)导致高能耗(4.6 kW⋅h/kg CaCO3)和低电流效率 (52.6%)。12 mA/cm2电流密度是连续流的最佳选择。

 

表1 12 mA/cm2电流密度下,不同HRT下出水水质特征

 
 

   表1为不同HRT下连续流工艺的软化性能、能耗和沉淀率。当停留时间由20 min缩短至1.5 min时,能耗由12.6 kW⋅h/kg CaCO3降低至2.1 kW⋅h/kg CaCO3,沉淀比由48.0 g/(h/m2)提高至290.8 g/(h/m2)。电化学软化与膜分离相结合,缩短了反应时间,从根本上提高了整体软化效率和能效比。

 

结论

   1)本文在网状阴极和网状阳极之间放置7层400目尼龙网,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抑制H+从阳极室到阴极室的转移,也可以抑制OH-从阴极室到阳极室的转移。阴极室中OH-迅速积累,在网状阴极和电流条件下,电解产生的氢气泡将OH-推离阴极表面,与水良好混合,在阴极腔内形成强碱性区。由于溶液高度过饱和,均相成核过程占主导地位,最终导致水垢沉积在本体溶液中。

 

   2)网状阴极金属丝的高曲率表面有利于氢气泡脱落,促进OH-的扩散。尼龙网可以有效地阻挡氧气泡和H+向阴极室的转移,从而维持阴极室的碱性区域。

 

   3)设计了电化学还原和膜过滤相结合的方法,通过匹配晶体直径和膜孔大小,最大限度缩短了晶体生长的等待时间,显著改善了电化学软化的能耗和硬度去除效果。

 

 
创想与共享,
   启动水处理绿色革命。
 
 
 
END
 
 

 

创建时间:2024-07-16 14:10